欢迎来到钟祥文化云官方网站!
善歌锣鼓
发布日期: 2024-07-16   浏览数: 0

善歌锣鼓

 

善歌锣鼓,又称还愿锣鼓。是钟祥市城北、城东及随州市南部地区,主要包括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大洪山周边一带民间祭祀、祈福的一种说唱形式。

说唱词本可分为“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封神榜”等神话传说,还唱唐、宋、元、明、清的各个时代的在历史上有影响的人和事,如“三国”、“水浒传”、“梁祝”“槐荫记”、“忠孝记”、“二渡梅”等,同时还有大量地劝人为善的唱本唱词,如“教子”、“教女”、“养儿应报父母恩”、“十二月思夫”等。但迄今为止还未发现编印的唱本册子,表演者都是从师傅那里口传心记而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由于演唱班子主唱人的风格各异,所以善歌锣鼓的演唱形式、演唱风格、演唱曲调也不尽相同。善歌锣鼓演唱班子大都为2—4人,演唱主体分为二大块,一是“喜锣鼓”,婚嫁、寿辰、喜庆,特别是八十岁以上老人寿辰更是必须进行喜锣鼓表演。二是“孝锣鼓”,孝锣鼓一般在夜间演唱,所以一般又分为阴锣鼓和阳锣鼓,即子时前演唱为阴锣鼓,子时后演唱为阳锣鼓。不管是大、小事,其演唱形式始终是有序的,不变的程式化规律。即:“开坛”、“祝福”、“祈祷”、“还福”,若遇丧事,“祝福”与“祈祷”的顺序则要颠倒过来。

善歌锣鼓唱词崇尚“孝、悌、礼、义、仁”。劝人为善、为良为乐,集儒教、道教、佛教于一体。寓人生的基本道义、社会的基本价值观于其中,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教育形式之一。

2013年5月,“善歌锣鼓”入选钟祥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善歌锣鼓 (1).jpg

 

保护单位:张集镇文化站


分享到朋友圈
上一篇:热伏扇子
下一篇:外婆麦芽糖制作技艺

国家公共文化云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

钟祥文化云

钟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