蹴 球
蹴球是我国一项十分古老的民间体育运动,起源于清代的踢石球,由蹴鞠游戏发展而来,在满、蒙、回等民族中较为流行。1999年被国家体育总局和国家民委列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蹴球是在一块边长为10米正方形平整土地上进行,球为直径10厘米的硬塑料球,分两队进行,每队两名运动员,有单人蹴,双人蹴,团体蹴等形式,蹴球时使用地掷球,每队两只球,分蓝红二色,红色球编号为1号和3号,蓝色球编号为2号和4号。比赛时按1、2、3、4号的顺序轮流蹴球,蹴球时脚跟着地,脚掌触球,用力蹴球。比赛时,击中对方球得1-2分,把对方球击出场外得4分,先积50分者为胜方,三局两胜。
蹴球运动是一项文明、高雅、细腻、灵巧的体育运动,所需要的场地面积小,器材简单,易于开展且比赛形式灵活多样,极富情趣,可进行单人、双人、团体赛几种形式,既是竞技项目又是健身项目,适宜男女老少不同阶层的人群,很受群众欢迎。不仅具有健身、娱乐、教育、表演、竞赛等五大功能;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动作文雅,智体结合,强调配合,球圆地方,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的和谐文化。
2015年11月,“蹴球”入选钟祥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保护单位:九里乡文化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