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钟祥市博物馆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执行《博物馆条例》,紧紧围绕文物保护与免费开放中心工作,努力创新管理、改进服务、提升效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一、管理机制更优化,工作效能有提升
一年来,我馆围绕免费开放中心工作,进一步优化管理机制、促进工作效能提升,有力保障了全馆各项工作的顺畅开展。
一是进一步完善各部室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根据科学管理的要求,结合馆情实际,先后修订完善了展厅管理制度、讲解员守则、前台服务指南、后勤管理制度、文物安全转运制度、用火用电管理制度、物品采购审批制度、考勤制度等制度,用刚性条款要求和约束工作人员的言行和服务,并做到权责分明、协调有序、运转顺畅。
二是积极组织业务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组织社教部讲解员、陈列员开展普通话培训、讲解测试,打破了讲得好与不好一个样、认真讲与不认真讲一个样的格局,激发了讲解员的学习和工作热情,使讲解员整体素质得到全面提升。结合疫情防控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需要,4月,局组织全市文旅行业相关从业人员,在我馆举办了疫情防控工作和消防知识培训,并在展厅内开展消防逃生实战演练。12月,我馆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在展厅开展消防安全应急演练,提高了馆内工作人员的安全防卫能力。馆办公室也通过交流学习,对新进工作人员提出了技能达标要求。通过强化学习和培训,干部职工的业务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三是强化纪律约束,提升工作效能。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馆把加强上下班纪律作为一项重要抓手,以此推动全馆作风效能建设。纪检工作人员坚持打好每天的班子去向牌,不定时进行上班纪律检查。文风塔景点也纳入考勤管理。上下班纪律加强,有效提振了干部职工工作状态,促进了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免费开放更深化,陈列宣教有拓展
在做好日常免费开放工作的同时,将防疫常态化工作融入于日常工作当中。严格执行常态化疫情防控政策,对馆内外每日进行消毒、通风,对工作人员实行健康监测,接待观众按时段分时预约入馆,每日限定观众接待量不超过450人,在入口处配置体温检测设备,指派专人开展检测登记工作,确保我馆在正常开放的同时避免疫情的传播。在5.18国际博物馆日当天组织专业讲解队伍,以文化、文物为载体,走进中果园小学和皇城社区开展“以文物诉初心,助力党史教育”红色故事讲解活动,讲解了张自忠将军的故事和钟祥革命老区艰苦斗争岁月故事。激发了青少年和广大党员干部的爱国热情,让大家在家门口就能了解到钟祥历史文化知识和文物古迹保护传承情况。活动期间,钟祥市博物馆还在馆前广场上举办革命文物图片展,让到馆的游客走近文物,走近历史,聆听文物背后动人故事。同时在我馆公众号上推出《精品文物展》、《郢靖王系列文物展》、《节假日文物链接微课堂》等一系列线上文物展览,方便参观者线上浏览,加深了公众对博物馆的了解与认同,创新了文化服务手段。全年接待游客约8.9万人次,未成年参观约0.5万人次,相比去年有所提高。
三、预防保护更务实,文物安全有保障
修订完善了《馆藏及田野文物安全、消防应急预案》,通过狠抓安全隐患排查及整改,圆满实现了馆藏文物连续三十二年安全无事故。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门禁系统、配电控制箱、监控摄像头及中央空调等设备进行了维修保养。对安全系数较低的钢化玻璃展柜进行贴膜处理,消除了潜在的玻璃爆碎等安全隐患。更换了展柜上方损坏的LED筒灯和轨道射灯。加强了文物进出库管理,对库房文物进行了防火防盗、防病虫害、防有害锈等系列日常保护措施,对珍贵文物专柜设置囊匣保护。《钟祥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计划书》获批,委托荆州博物馆编制了保护修复方案,已上报省厅待审批。
加大田野文物保护力度,元佑宫宣法殿、衍真殿及元佑宫门修缮工程完成竣工初验,等待省厅结项验收。配合省考古研究院完成白鹤滩至浙江特高压线、南阳至长沙特高压线、荆门——武汉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襄阳至荆门高速铁路的文物调查工作;配合荆门博物馆完成魏荆线石油管道的文物调查和勘探工作;配合荆门博物馆完成碾盘山水利工程项目余家河墓群的勘探工作;完成盛世东方、遥堤佳苑住宅小区、鄂中——君廷公元、爱丁堡幼儿园、黄庄小学、钟祥汉江堤坝三期加固、国电长源基地项目光伏场址等项目工程用地范围内的文物调查勘探工作;主持抢救性清理发掘生产建设中破坏的文物两处。基本完成长江文物资源调查工作方案制定和调查小组人员的拟定。
钟祥市博物馆
2021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