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资讯
全国人大财经委、文化和旅游部11月27日在北京召开旅游法实施十周年座谈会。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近日印发通知,启动第五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遴选推荐工作,并对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考核评估。
近日,中法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第六次会议暨中法建交60周年筹备会在北京大学召开。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卢映川出席并与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部长与法兰西共和国文化部部长关于加强在文化和创意产业领域合作的意向声明》。
上海合作组织2023旅游年论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旅游潜力”分论坛日前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
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日前在江苏南京联合举办智慧旅游供需对接活动,旨在加快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慧旅游新发展格局,进一步促进智慧旅游“上云用数赋智”优秀解决方案转化落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将于近期开展“文化和旅游部社科研究优秀成果推介展示活动(2021—2023)”,旨在促进行业实践研究、助推智库成果转化、发挥宣传阵地作用,以社科研究工作全面助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优秀成果推介报送截止日期为12月31日。
11月27日,由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首届气象旅游发展大会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各地有关部门负责人,气象和旅游相关领域专家、企业负责人等300余人围绕“开发气象旅游资源 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开展研讨交流。
地方动态
近日,2023年两广城市文化和旅游合作联席会议在广东珠海召开。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负责人及来自两广35个城市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门、企业代表、业界专家学者等150多人参会。
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厅近日在长沙市长沙县召开工业旅游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交流探讨湖南各地工业旅游发展经验,部署工业旅游未来发展方向。
今日观点
2023年5月4日,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联合印发《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就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进行部署。截至目前,天津、河南、陕西、浙江、黑龙江、山西等省(市)相继公布了一批文物主题游径。《中国旅游报》11月28日刊发《进一步研究文物主题游径的内涵》一文,作者是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研究馆员陈昀。
文章认为,文物主题游径与文物旅游线路概念不同,业界需要进一步对文物主题游径的内涵开展深入研究,做好宣传引导。一是文物主题游径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一种形式,是原本就存在着一条真实线路,并依托这条线路形成相应主题,系统地展示文化景点、发掘历史信息和阐释文物价值。它不是单纯的旅游开发和简单旅游线路策划,更不是无中生有划定的一条文化旅游线路。二是文物主题游径以承担交通和游憩功能的形式来实现历史文化遗产及其环境的保护和利用,在尽可能沿袭原有道路或线路基础上将分散的历史遗迹以一个共同的主题串联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的线型系统。原有道路或线路本身就有助于公众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进行解读和认知。三是文物主题游径区别于传统的文化空间,是将历史遗产的保护展示置入原生环境,真实呈现历史遗迹的地理、生态、文化背景。虽然文物是文物主题游径的核心要素和景点,但其依存于环境,所以也应该对环境进行保护和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