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资讯
今年5月19日是第14个“中国旅游日”,文化和旅游部将在整个5月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以主题月、主题周、主题日形式开展一系列宣传推广活动,提振从业者信心,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文旅市场快速恢复发展,实现全民共享“5·19中国旅游日”。据介绍,这是文化和旅游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满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需要的具体行动。
今年6月8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决定开展“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集中宣传展示我国批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年以来非遗保护成果,提高全社会的非遗保护意识。
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日前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度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此次申报面向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展,旨在促进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支持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开展科技研发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近日,记者从国家移民管理局获悉,据预测,今年“五一”假期全国口岸日均出入境人员将达17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5%。
地方动态
4月29日,“文明旅游 美丽中国”全国首发站——北京在行动文明旅游主题宣传活动在北京市天坛公园举办,“遇见你,成为最美的风景”北京市文明旅游主题宣传活动同步启动。
4月26日,在第十二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上,由中华文化联谊会、澳门旅行社协会主办的内地与澳门入境旅游推广活动举办。
4月27日,“潮起东北范儿·吉林好巴适”吉林省文旅主题推介会在四川成都举办。
今日观点
“五一”假期临近,“去哪儿玩”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讨论,除了传统的热门旅游城市,一些县区、乡村的新兴旅游景点也颇受关注。在线旅游平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场呈现出明显的“下沉”趋势,不少人选择到县级及以下的小城镇旅游目的地旅游,县域市场酒店、景区等预订量大幅增长。《中国旅游报》4月30日刊发《接住旅游市场下沉机遇 开辟县域旅游发展新局面》一文,作者是特约评论员王德刚。文章认为,旅游市场“下沉”形成的假日旅游客流对县域和小城镇旅游目的地产品供给、服务能力是一次实战检验,也为各地谋划未来发展提供了市场依据。在综合评估各项因素的前提下,目的地旅游产业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应从以下几个维度谋划:
一要构建完整的旅游产业要素体系,即以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为主体的旅游产品生产和供给体系,形成布局合理、要素齐全的产业格局和彰显特色、品质优良的产品生产能力,为打造“长红”旅游目的地奠定产业基础。二要在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体系基础上,着力打造具有独特个性的目的地核心吸引物,提升市场竞争力。三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县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小城镇要充分利用市场“下沉”机会,站在接住流量、留住流量、扩大流量的视角上,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打造“长红”旅游目的地奠定服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