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钟祥文化云官方网站!
笼灯
发布日期: 2024-07-16   浏览数: 0

   

笼灯,也称柴龙,由钟祥丰乐镇的沈氏三兄弟始创于乾隆年间(1711—1799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沈世成中得进士,乾隆皇帝御赐“回龙带箭”金匾。后举家从宜城刘台槐子湾迁大集龙居营(今丰乐镇山河村,传说是神龙居住的地方)兴建沈府,过往朝中官员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进府朝拜。每年大年初一到十五,当地人们特别是沈氏家族舞龙的、玩狮的、举灯的络绎不绝,到沈府门前表示祝贺。舞龙则与二月二赶庙会、正月十五玩花灯相融合,在龙身各节内点一蜡烛灯,由此产生了笼灯。经过200多年的演绎和传承,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节目。

笼灯由龙珠、龙头、龙身、龙尾四部分组成,主要制作材料是铁丝、竹、木、纸、布等,龙身一般有13至15节,节与节之间用麻绳相连。玩笼灯的艺人头裹毛巾,身系红腰带,光着赤膊,在锣鼓的乐曲伴奏声中舞龙挺进。龙身在龙珠、笼头的带动下,一会曲笼翻滚,一会跑成长笼,一会变成卧笼,动感十足。

观看的人们拿着用棉梗特制而成的鞭、花任意在舞笼灯的艺人身上燃放。舞笼灯的人,有的身上挂着鞭、花傲然漫步、有的跳窜躲避。玩到各家门前时,舞笼灯者高喊“恭喜发财,要红要喜”(红布条表示)、“要炮要花”,吆喝声、鞭炮声、锣鼓声汇成一片,气势宏伟壮观,热闹非凡。

2010年12月,“笼灯”入选钟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笼灯资料.jpg

保护单位:丰乐镇文化站

 


分享到朋友圈

国家公共文化云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

钟祥文化云

钟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