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钟祥文化云官方网站!
关于推动钟祥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发布日期: 2023-01-20   浏览数: 0

各乡镇(街道)文体服务中心、财政管理所(分局):

根据《省文化和旅游厅 省发展改革委 省财政厅关于推动湖北省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鄂文旅发〔2021〕43号)精神,为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结合我市实际,现就推进全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有关部署要求,坚持品质发展、均衡发展、开放发展、融合发展, 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基本实现均等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显著提升,基本建成特色鲜明、设施配套、事业繁荣、人才优化、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强市,为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发展先行区”和打造全省县级高质量发展新标杆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二、主要任务

1.深入落实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结合我市实际,细化形成《钟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并推进实施。巩固提升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成果,争创首批荆楚文旅名县。认真组织开展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管理服务规范和绩效评价标准,促进公共文化服务提升效能。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建设,保障好残疾人、未成年人、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基本文化权益。

2.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新建文化、图书馆,完善功能设置,两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实施乡镇文化站提档升级改造,高标准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实现村级文化广场全覆盖深化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乡镇分馆实现全覆盖,鼓励有条件的人口聚居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总馆基层服务点。强化总馆对分馆资源统筹供给能力,逐步实现总分馆图书资源的通借通还、数字服务的共建共享、文化活动的协调联动和人员培训的统筹兼顾。充分发挥镇村公共文化设施、资源、组织体系等优势,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融合发展。推动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非遗传习馆(所)等公共文化场馆资源建立联动机制,加强功能融合,提高综合效益。 

3.创新拓展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功能布局进行创意性改造,实现设施空间优化、美化和舒适化。着力打造“15 分钟文化圈”,引入社会力量在都市商圈、产业园区、城市社区、旅游景区等区域,创新打造一批融合图书阅读、艺术展览、文化沙龙、轻食餐饮等多业态于一体的“城市书房”“文化驿站”等新型文化空间,培育“兰台书吧”等一批特色城市书房品牌。着眼于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化利用和创新发展,因地制宜建设文化礼堂、乡村戏台、非遗传习场所等主题功能空间。鼓励将符合条件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作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分馆。积极推进社区文化、乡村文化、景区文化“嵌入式”服务,将文化创意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环境的美观性和服务的便捷性。

4.促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质效。围绕提升群众参与率和服务满意率,深入实施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持续组织开展好“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送戏下乡”“相约乡读”等面向基层的流动文化服务。拓展各级公共文化阵地服务功能,创新开展读书会、艺术沙龙等沉浸式、互动式的公共阅读、艺术普及活动,满足不同群体多元化文化需求。支持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博物馆通过与社会力量合作、公益众筹等方式,面向不同文化社群开展个性化、差异化、特色化服务,打造有地域影响力的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提升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服务效能,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相衔接,组织文化能人、社会文艺爱好者、非遗传承人等文化志愿者加入文明实践活动,将文艺演出、展览讲座等优质文化活动送到田间地头。完善群众文化需求反馈机制,探索“文化点单”服务,促进公共文化供需精准对接。

5.统筹推进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推进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和“钟祥文化云”建设,完善各类数字资源库及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智能匹配和精准推送。拓展数字文化服务应用场景,推进数字艺术、沉浸式体验等新型文化业态在公共文化场馆的应用,探索有声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互动体验等新型文化服务方式。鼓励公共文化机构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公众平台,培养具有高粘性的“粉丝”文化社群。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建设数据量和线上服务人次年度增量不低于3%。

6.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多元多样。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吸纳社会文艺团队参加戏曲进乡村进校园演出、元宵民俗文化展演等文化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空间运营管理、优秀文艺精品创作等公共文化服务,通过项目补贴资助扶持民间剧团发展。加强文化志愿服务力度,建立专业化、常态化的文化志愿者队伍,利用省文旅志愿服务平台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运行、制度化管理和常态化开展活动,推荐实施一批社会效益显著的文化志愿服务项目。

7.深度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极争取全国、省级艺术赛事举办权,组织举办省内外有影响的大型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在市级持续开展长寿文化节、紫薇花文化旅游节、莫愁村民俗文化节、乡土作家读书会等特色文旅活动,进一步提升乡村村晚、元宵民俗文化展演、“三月三”“九月九”庙会等节庆活动的社会认知度和综合效益。在各乡镇围绕凸显地域风土人情和传统民俗文化,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乡村田园特色节会和常态化群众文化品牌创建活动形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乡村名片,打造节庆新民俗。坚持“见人见物见生活”,推进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打造“非遗+乡村旅游”特色旅游线路。结合文化惠民公益活动,推动文艺演出走进旅游景区和农家院集中的村落,丰富乡村游活动内容,提升乡村游文化品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将公共文化服务纳入本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保障和重点议题,强化“政府主导、区域联动、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机制,进一步形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合力。

(二)加强资金保障。进一步完善各级财政保障机制,落实国家、省、市公共文化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把基本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依法合理纳入各级政府预算,保障当地群众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所需经费。统筹相关财政资金,全面实施公共文化服务领域预算绩效管理,强化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加强对财政资金的预算执行、绩效考核、审计监督等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方式,采取政府购买、项目补助、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措施,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各级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三)加强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文化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和评价机制,为基层文化队伍搭建展示才华的平台。加强与组织、编办、人社部门协调,优化文艺专业人才招引机制,合理配置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专业人员,建立人才流动机制。持续开展“三支一扶”文化岗位招募工作,增配乡镇综合文化站人员力量。加大基层文化队伍培训,提高履职能力。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培育和扶持当地乡村文化骨干、回乡干部,发挥新乡贤等文化力量的作用。引导基层群众文艺团队参与乡村文化设施的管理运营和服务,弥补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

 

附件:钟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2年版)


 

    钟祥市文化和旅游局                                                                                           钟祥市发展和改革局

 

 

                                               钟祥市财政局

                              

                                               2023年1月19日



钟祥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2022年版).docx


分享到朋友圈

国家公共文化云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

钟祥文化云

钟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