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钟祥文化云官方网站!
世界遗产明显陵
发布日期: 2018-05-16   浏览数: 0

  明显陵,人们习惯称为皇陵,因为四周高墙封闭,所以当地人又称为皇城,是明代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生父睿宗献皇帝朱祐杬和生母章圣皇太后蒋氏的合葬墓。位于大洪山西南方支脉松林山,西距钟祥市区约5公里。围陵面积183.13公顷(约2747亩),占据了整个松林山,是中国明代最大的单体帝王陵。

 

  显陵从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动工,至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断断续续修了几十年。共修陵寝宫殿223间,供事人388人。显陵卫有卫房1593间,指挥使以下5600多人守卫显陵,其规模之宏大、建筑之豪华,为历史上所少有。在明代18座帝陵中,显陵排列第十二位,属于典型的帝王陵寝,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中国皇家丧葬艺术的优秀典范。根据《明世宗实录》和地方志等史料记载,显陵在规划布局和选址施工等方面都是在中国古代传统的风水理论指导下进行的,在很大程度上和现代的生态建筑学、景观建筑学以及外部空间设计等现代建筑理论不谋而合。显陵的规划布局将陵区四周的山川水系作为建筑构成的主体要素,“陵制当与山水相称”,“因山增筑、庶称尽美”,根据“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原则,将纯德山左峰作为依托玄宫的祖山,左右山峰作为陵区两侧环护的砂山,前沿的天子岗作为陵寝的案山,形成了一个与自然高度和谐的局部小环境,在建筑布局上,充分利用纯德山间的台地,依次安排下马碑、门、亭、望柱、石像生、坊、桥等,顺山势引导至享殿、明楼、宝城, 疏密有间,错落有致,尊卑有序,给人以封建礼制的秩序感。陵区各建筑掩映于山环水抱之中,相互映衬,如同天设地造一般,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美,实为建筑艺术与环境美学相结合的天才杰作。

 

  显陵总体工程是围城而建的,分内外两城,内城为茔城,围护前后陵墓,“金瓶”形状的外罗城围着整个陵园建筑设施。相传,“金瓶”是神仙所用之法器,在古代风水术中,认为“金瓶”能绕气护生。周长4370米的城墙双层封建,红墙黄瓦,金碧辉煌,墙体走向随山势地形起伏,远远望去,宛若飘舞山间的彩带。 显陵陵园大门为新红门,前有相对而立的两块汉白玉石碑,刻有严嵩手书“官员人等至此下马”字样,因此称“下马碑”。下马碑象征着皇权的显赫和威严,因为皇帝的陵寝是神圣的禁区,不仅寻常百姓不能随便入内,就是朝廷命官奉命到此谒陵,也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恭恭敬敬步入陵区。进新红门后为青石铺就的神道,似一条旱龙,逶迤腾舞,直达茔城,坟茔为龙头,中间为龙身,新旧红门为龙尾,道中青石为脊背,两边卵石为鳞片,龙尾三摆,龙颈三曲,煞是好看。加上九曲河穿插其间如一条水龙蜿蜒而流,将内明塘与外明塘相连接,有二龙戏珠之妙。明堂是风水理论中的重要内容,与“龙气见风则散,见水则止”的风水理论相符合,具有“藏风聚气”界止龙气流失的作用。

 

  九曲河上相续五道桥梁,每道并列三桥,俱为汉白玉石雕花栏杆。中间的桥高,两边的桥低,寓意着帝王的“九五至尊”。九曲河的建造将陵区地面分割为几个区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自然要素山、水、树木的空间限定作用。旧红门与睿功圣德碑亭隔桥相映,碑亭石基是用汉白玉雕成的半浮雕“双龙戏珠”、“万事如意”等图案花纹,顶部是五颜六色的琉璃瓦和雕花装饰,造型鲜明美观。神道两旁耸立着一对望柱直插云天,象征着帝王的权力至高无上。相传一柱为望君出,一柱为望君归,“望君出”呼唤着帝王要走出九重深宫,去体察世间民情;“望君归”呼唤着帝王在宫外不要过久地留连,要及时回来处理朝政。

 

  望柱后排列着石像生群,有石雕雄狮、獬豸、麒麟、骆驼、大象、骏马和文臣、武将共十二对石像生,或立或卧,栩栩如生,象征着帝王生前的仪卫。狮寓意百兽之王,显示着雄风与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异兽,能辨别是非邪正,起着“避邪”的作用;骆驼和大象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象征着皇权统治的版图之广;麒麟代表着吉祥,有粉饰太平,为帝王歌功颂德之意;马是古人征战的座骑,也是皇帝仪卫的重要组成;簪缨武臣和梁冠文臣象征着帝王驾前的文武百官。在封建社会,统治阶级信奉“视死如视生”的理念,尤以帝王为甚。他们活在世上时,享尽人间荣华富贵,死后依然希望占有生前所有的一切。陵前设置石像生,起源于秦汉,此后历代帝王、重臣沿用不衰,只是数量和取像不尽相同。

 

  石像生后为龙凤门,又称棂星门,作为石像生的依托,龙凤门设计精巧,为六柱三门冲天式牌楼。相传龙凤门是仿神话中的南天门所建,经过此门,帝王的灵魂就上了天堂。整个龙凤门不仅洁白耀眼,而且金碧辉煌。其后为方砖围砌的圆形内明塘,圆形周边砌有青石护岸,四米见深。

绕过内明塘就进入显陵主体建筑区,首先是祾恩门三间,东西配殿五间,祾恩大殿五间,四周有进深40米、宽80米的围墙与两座宝城围墙连为一体,构成一座小城,谓之“内罗城”,也称“紫禁城”。祾恩门前后两侧,琉璃彩花砖镶嵌而成的双龙壁和琼花壁闪光耀眼。祾恩殿是整个陵园最宏伟的建筑,为当年供奉帝、后神牌和举行上陵祭祀活动的地方。祾取“祭而受福”之意,恩取“罔极之恩”。宫殿虽早在明末兵火中毁废,但殿基尚存,游人仍可遥想其昔日雄姿。

祾恩殿后为明楼,楼前有一座巨型汉白玉上供台,台前又竖石雕华表一对,顶端獬豸虎视眈眈,守卫着明楼。明楼四周有散水龙头四个,顶部方城明楼内有石碑,为嘉靖皇帝手书“大明恭睿献皇帝之陵”圣号碑,是陵院的标志性建筑。明楼后为南北两座宝城,反映了墓主人两种不同的身份,北宝城为帝陵,南为兴献王之旧室。这“一陵两冢三地宫”结构为历代帝陵绝无仅有。宫殿茔城上共有九十九个龙头,对着九十九个山头,意为“九九归一”。加上呈哑铃状的两座隐秘地下的玄宫由瑶台相连,更是神秘莫测,广为世人称奇。

 

  显陵是集中全国力量修建的,从城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九江府、安庆、南庆、荆州府等地名和这些地方监修官的姓名。显陵所需要的木材大都采自湖蜀等地,无数劳动人民到崇山峻岭的原始森林砍伐和搬运木材,不知有多少人为此献出生命。“入山一千,出山五百”,就是当时劳动人民的真实写照。

 

  显陵是明朝著名“大礼议”之争的重要实物见证,也是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艺术结晶,在封建社会生产力十分落后的情况下,他们巧夺天工,创造了绚丽多彩的艺术文化,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度智慧和艺术才能。为更好地保护这座历史文化瑰宝,1981年以后,湖北省政府多次拨款维修,复原了明楼、新红门、外明塘等建筑。2000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会议及主席团特别会议,在澳大利亚凯恩斯市讨论并通过新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项目,明显陵作为“中国明清皇家陵寝”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顺利通过。至此,明显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的历史文化遗产。面向新世纪,显陵正以其优美的环境风貌、宏大的建筑规模、独特的陵寝结构、传奇的历史背景吸引着中外宾客前来观光游览,访古寻幽。





分享到朋友圈
上一篇:莫愁村
下一篇:没有了

国家公共文化云

湖北省群众艺术馆

钟祥文化云

钟祥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