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菜是地道的钟祥特色菜肴,是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食用的主要菜谱之一,距今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
据钟祥县志记载:“蟠龙菜是钟祥的地方特色菜,起源于明代嘉靖年间”。
传说中的蟠龙菜据说是专门为朱厚熜进京即位争取时间,由厨师詹多研制出来的。相传朱厚熜进京前,皇室皇族早有明争暗斗,张太后迫于政势,密诏颁达了三位亲王,并说:“先到为君,后到为臣”,这一历史典故流传至今。当时住兴王府的朱厚熜是离京城最远的一位亲王,为赶时间,幕客严嵩献计,要朱厚熜假扮钦犯坐囚车,日夜兼程直奔京城。而朱厚熜乃藩王世子,终日生活豪华、奢侈,坐囚车尚可忍受,而途中吃饭可就成了大问题,因沿街靠站用膳耽误时间,用膳只能在囚车上。心灵手巧的詹厨师,偶尔悟出了配方,在众多厨师的通力合作下,成功地做出了一道吃肉不见肉且携带又方便的不是红薯的“红薯”,这“红薯”居然助朱厚熜登上了皇帝宝座,真乃美味佳肴。
蟠龙菜配方与做法:用精肥肉、精瘦肉再加以淀粉、鸡蛋、盐姜等辅助佐料制成,是一道吃肉不见肉,携带方便的菜肴。食用时,装碗造型成“龙”的形状。食而不腻,美味爽口,故被嘉靖皇帝赐封为“蟠龙菜”。蟠龙菜古时为皇上御用,现在老百姓也能吃上。
有着四百余年历史的蟠龙菜,建国后确定为中国名菜。但蟠龙菜的制作工艺复杂,技术性强,要求较高,掌握蟠龙菜精湛制作工艺的人甚少,因此,对蟠龙菜工艺的保护需加大传承力度,使蟠龙菜这一传统名肴更好地为人民群众生活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
2011年6月,蟠龙菜制作技艺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